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说,即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解决不了道路安全问题,其实不然丨刘岱宗

刘岱宗 格致论道讲坛 2023-02-16



调整你的出行方式,
将其转化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让街道不再拥堵,并且变得更加安全。

刘岱宗 ·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 主任

格致论道 第33期 | 2018年11月 中国香港



道路安全是一个很“丧”的话题,不过我在演讲中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视频,希望让大家认识到,街道,是可以很有趣、很有效率、也一定是很安全的。


Street For Fun 道路可以很有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项法规:在人们骑自行车的时候,任何机动车都要与之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该项法规保证了骑行人能有一个比较安全的骑行空间。


在我国,12周岁以下的小朋友不可以骑自行车。但很多欧洲国家都鼓励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为什么我们国家不鼓励孩子们骑车上学呢?因为道路不安全,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事实上,对于我国的很多城市来说,如果仅仅考虑街道状况,我建议30岁以下的人也不要骑自行车,因为大家都要面临同样的危险:道路不安全。



上图展示了欧洲国家是如何鼓励小朋友骑自行车上学的。



除了骑行,我们还可以坐公交车出行。这是2014年德国的年度最佳广告。


视频中,如果一只小企鹅单独外出,它可能会被鲨鱼吃掉;但如果是一大群企鹅集体行动,鲨鱼就不容易得逞。小小一只萤火虫的亮度不够,很难依靠自身在夜间找到出路;但如果萤火虫们一起出行,大家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通过树林。


该广告通过小动物们的行为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一起出行会更安全、更活泼,也更有意义。这个广告的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



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你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一些国家在公交站台设置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访问网址就会有惊喜发生。你永远猜不到来接你的是豪车还是雪橇犬。


等红灯也不是一件让人心甘情愿的事,因而常常有人闯红灯。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等红灯?也是因为等红灯时会很无聊。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动物们可能比人类更遵守规则,它们也在等红灯过马路。



如何让等红灯这个行为变得有趣起来呢?这个视频是在比利时做的一个等红灯的实验。


实验开展之前,有很多人闯红灯,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发生道路安全事故。项目实施后,有81%的人表示更愿意等红灯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另外一个荷兰的项目是针对小朋友的,在等红灯时可以和对面也在等红灯的人一起在机器上玩冰球游戏。该项目不仅可以让等红灯变得更有趣,还能够帮助大家认识新朋友。


所以,为了让大家出行更安全,更愿意遵守交通规则,设计师们并使用了不少有趣的方法和手段来达成目标。


Street For All 道路可以更高效

已完成:20% //////////


除了让出行变得更有趣以外,我们还要让出行更高效,要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运载更多的人,并让更多的人使用我们的街道空间。


所以我们做了另外一个案例,叫作“Streets For All”,即“街道是为所有人准备的,而不是为小汽车准备的”。




这是德国的一个广告:原本混乱的街道,在剔除掉小汽车等因素之后,变得非常有秩序。



这是在美国西雅图做的一个案例——如何让街道变得更顺畅、更有活力。


案例涉及了200人,最初,所有人都开车,街道因此变得拥堵不堪。当这些人改用自行车、公共交通系统(有轨电车、轻轨)之后,街道变得十分顺畅、很有活力。


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调整你的出行方式,将其转化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让街道不再拥堵,并且变得更加安全。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还做了一项很有趣的交通仿真对比实验来测试出行效率。这里有200人,运输他们总共需要133辆小汽车,以平均每辆车运送1.3-1.4人计算,这个车队会有1千米长。


但是,如果换成公共交通工具,就只需要10辆公交车或是3辆地铁,甚至采用骑行方式也可以解决人员运输问题。


那么,上面几种出行方式中,哪一种效率更高?很显然,在同等条件下,公交车只用了31秒;轻轨位列第二名,用时32秒;步行用了38秒;骑自行车的人稍微晚一点,用了快2分钟;自己开车最慢,用了4分钟。


这项实验告诉人们,不同的出行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出行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大家在出行时尽量骑自行车或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为公共交通工具在街道上行驶时的效率最高,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我们要给它们更多的空间和路权。



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我们选择了丹麦的两所学校,其中一所在市中心,另外一所在市郊。


位于市中心的学校,鼓励孩子们骑车上学,因为学校周边有许多“儿童友好街道”和自行车道,可以保证全校两三千名师生在一个小时内安全、快捷地进出。


另一所学校则与之相反。和如今我国的不少学校类似,在这些学校周边,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许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出行安全问题,选择开车接送自家孩子,大家都觉得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最终导致学校周边道路拥堵不堪,大家的出行效率大大降低,每小时只能通过100辆左右的汽车。


如何让学校周边的道路更畅通,保证人们的出行既安全又快捷?就是要提倡大家骑自行车或使用公交系统出行,这也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


Street For Safe 道路可以更安全

已完成:50% //////////


除了要让街道变得更加有趣、更有效率之外,我们还要保证街道是安全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国的交通法规不允许12周岁以下的小朋友骑自行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的道路安全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而欧洲很多城市的小学生是可以骑自行车上学的,因为这些城市的街道环境足够安全。


为什么说道路安全是一个很“丧”的问题?

  

Source: WHO 2015, Juillard et al. 2010, Kumar et al. 2012, WHO 2018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高达135万。相当于每6小时从天上掉落一架满载乘客的A380客机;或是相当于每天沉掉一艘泰坦尼克号。


如果将死亡人数分摊到每个月,当月的死亡人数会塞满两个工人体育场。这意味着,道路交通事故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很多人会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所以,道路安全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还可以将上面的数字再具象化一点,每20秒会有一个人死于交通事故;在我演讲的这段时间,世界上会有90条生命死于交通事故。



从全球范围来看,道路交通事故是0~15岁人群的第一致死因素。但中国很特别,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在该年龄段溺死人数高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国家。


Source: Securing Safe Roads, WRI &ODI, 2018 


不过,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到18岁时会发现,道路安全问题变成了导致人们意外死亡的首要因素。


15~29岁年龄段的人代表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所以今天我们谈道路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在谈一个很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在谈论祖国的未来。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大量的孩子因此而死伤,其伤残之后所产生的高额看护成本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这也是我们要努力提高道路安全系数的一个原因。


那么,道路安全问题能否得到彻底解决呢?可能有人会说,即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解决不了道路安全问题。其实不然。



这是瑞典做的一项工作。1975年,该国推出了全球第一个“零伤亡愿景”,希望把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降为零。项目实施后,使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但瑞典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断下降。



瑞典的这一成功做法得到了各国的普遍响应,联合国也发布了《道路安全十年行动计划(2010~2020)》。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复制瑞典的经验,努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


我所在的机构——世界资源研究所也参与到该项计划之中。这项活动是由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发起的。


提升道路安全,需要多管齐下,其中包括用地规划、街道设计、出行选择的提升、对速度的管理、执法与监管、教育与能力建设、车辆本身的设计、碰撞之后的紧急救治以及防护等8项内容。



第一,关于对车辆行驶速度的管理。上图是在不同车速下,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致死率。事实证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与车辆行驶速度呈正相关。


车速在30千米每小时以下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某人被一辆行驶时速在30千米以下的小汽车撞到,他被撞死的可能性只有10%左右;当汽车行驶速度提升到50千米每小时的时候,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被撞者的生存机会就只剩下10%。


提示大家,行驶的车辆亦需限速,特别是在学校周边,汽车时速最好能够控制在30千米以下。目前,我国城市的道路限速一般是60千米每小时,如此,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必然会上升。



考虑限速也是为了解决刹车距离问题,以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影响刹车的因素很多,比如,在不同车速下,汽车司机面对突发状况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不同,由此造成的刹车距离不会相同;加之各种车辆的性能不同,刹车状况也各不相同。通常来说,车速越快,所需要的刹车距离越长。


此外,当车速不同时,机动车驾驶员对道路周边情况的观察能力也不同。当汽车时速在30千米以下时,机动车驾驶员能够很容易地发现闯入视野的行人;而当汽车时速提高到50千米以上时,驾驶员所能观察到的物体变得越来越少。


伦敦限速地图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们的个头较矮小,更不容易被驾车疾行的司机发现,极易酿成交通事故。因此,对于道路安全来说,减速行驶非常重要。基于安全的考量,英国伦敦所有核心区都将汽车行驶时速限制在30千米以下。



第二,关于道路设计。不少骑车人在经过路边停放的机动车时,经常会被鲁莽的司机或乘客突然打开的车门撞倒。不少人会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对方,比如指责开车门的人不好好开门,或是认为骑车人没有注意观察周边情况。


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我们身边,在纽约也同样经常发生。纽约的道路规划者发现,骑行人既要面临被行驶中的机动车撞到的危险,也面临被路边停放的车辆突然开门撞到的风险。这样的街道对于骑车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而且很容易被伤到。


于是,在2008年,纽约对全市的街道进行了安全改造,特别规划出一条大约1米宽的隔离带,将自行车与机动车隔离开来,街道由此变得更具人性化,骑行人也有了受保护的骑行空间。



不仅在纽约,就在我们身边,在北京,我们也在努力进行道路安全改造工作。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实现了预期目标的80%。



2017年,我们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管委会合作,在光华路、国贸中心区域进行道路安全设计改造,规划了受保护的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未来,该地区将会有更多受保护的自行车道以及人行步道,来提高人们的出行安全。



除了在国内开展相关工作,我们还帮助墨西哥进行了道路安全设计与改造。事实证明,道路安全设计与改造并不需要投入太多费用,只需要做一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减少24%的行人伤亡事故,效果显著。

 


这里是埃塞俄比亚。改造前,当地的交通十分混乱,人们都不敢过马路;但是通过一些简便的方式,比如在路上涂涂漆,或是摆一些冰激凌桶之类的东西,让车道变得更清晰,就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



最后,让我们回到学校周边。通过合理的道路安全设计与改造,创造出典型的对儿童友好的街道,孩子们就能使用自行车系统跟步行系统,安全地抵达学校。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街道变得更安全。谢谢!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第一时间观看格致论道演讲?请关注“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官网和B站号







































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self.org.cn,微信公众号:SELFtalks,微博:格致论道讲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